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  English |  中文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中心 >  最新消息

  图片1.jpg

于杰

毕业院校:巴黎第八大学(UniversitéParis-VIII)

学位:硕士

专业:MDAC(Media 媒体,Design 设计,Art contemporain 当代艺术)

主要创作方向:综合材料绘画

主要研究方向:当代美术

 

社会履历:

2016年4月2日,协助湖南省文化厅与江永县人民政府在巴黎举办“湖南省女书习俗文化展”。

2016年10月30日,协助奥奈集团在巴黎举办了“第二届奥奈艺术节(SALON D’ART D’AUTOMNE D’AULNAY)”。

2017年7月,画作《孔子出巡图》被巴黎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收藏。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协助中国驻法大使馆制作绘画图册作为国礼赠送法国总统夫人,并得到感谢信。

 

参展经历:

2018 年5月,绘画作品入选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的“巴黎当代艺术沙龙展(Salon D’Art Contemporain)。

2018年9月–10月,绘画作品入选重庆市首届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

2018年10月,绘画作品入选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的“巴黎当代艺术沙龙展(Salon D’Art Contemporain)。

2018年10月,绘画作品入选巴黎商业艺术行为展“BUSINESS ART FAIR 2018”。

2019年2月,绘画作品入选巴黎大皇宫“ART CABITAL”当代艺术沙龙展。

2019年4月4日-7日,绘画作品入选美国纽约“纽约国际艺术博览(ArtexpoNewYork)”。

2019年6月27日–7月3日,绘画作品入选由驻法大使馆教育处举办“留法艺术新锐作品展”。

2019年10月,绘画作品入选“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展(Le Salon D’Automne)”。

2019年10月,绘画作品入选巴黎商业艺术行为展“BUSINESS ART FAIR 2019” 。

 

其他履历:

2018年6月14日,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做报告:《法国当代艺术》。

2018年7月2日,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做报告:《欧洲当代艺术思维走向》。

2018年12月,作品入选《美育学刊》2018 年第06 期。

2019年4月,《以美观美与美成肉身: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审美生成》入选《中国美术研究》(CSSCI辑刊)第30 辑。

2019年9月5日,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做报告:《关于巴黎画廊展的沉思》。

自创微信公众号:ParisCo,定期发布西方当代知名视觉艺术家的作品解读。

 

 

 

作者:于杰    名称:天山一(Tian Sha 

 

 

 作者:于杰    名称:天山一(Tian Shan I)

         尺寸:直径60cm,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天山,一个梦幻的名字,在臆想中它是高冷的,无法触及的,唯有天空能与之相匹配,甚至天空都愿意与他分享那点点蓝色,无数云雾遮盖着它,偶尔露出一点他神圣的面貌。那尖锐的山顶直冲天际,留不得半点余地;但他裸露出的点点泥土却又那么厚重,让神秘的她再次回到大地。

 

作者:于杰    名称:天山二(Tian Sha 

 

 作者:于杰    名称:天山二(Tian Shan II)

                  尺寸:直径40cm,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天山-无数河流起源与此,那点点蓝色为绿色带来希望,而绿色又孕育出无数生命。当那生机的绿色覆盖那干枯的大地,是生与死的交织,新生与泯灭的交替。

 

 

 

大地

-真实与梦幻

Collections de série de la Terre

 

作品简介          “艺术之所以能帮助我们把握世界的特征,靠的是‘发动’一场‘大地’和‘世界’之间的斗争或争执。”   —— 海德格尔       “大地”系列作品是综合材料艺术作品,灵感来自与生命与大地的灵性相遇。“地”、“水”、“火”、“风”是东方本土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所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它们在不断冲突侵蚀与相互融合中演化出来缤纷的万物。人亦如此:地大(骨骼)给生命以支撑,水大(体内水循环)给生命以代谢,火大(温度)给生命以动力,风大(呼吸与生长)给生命以条达。人与万物在世界中同构!       人存在于世的现实决定了世界总是以“意义”的方式向人展示其可能性,于是“地”、“水”、“火”、“风”成为可资利用的元素,其本原之空反而被遮蔽起来;生命也因此成为一种物质实体而丧失了空渺而广大的灵性。于是海德格尔求助于大地,相信“非意义”大地才能让灵性的本原得到庇护,在大地与世界的争执中,艺术和美才涌现出来。         为了更好的呈现这艺术大地,创作者直接自己研磨制作出独特的石粉为颜料。以自然本身的颜色呈现自然的状态。这暗含了东方的智慧中宣扬非功用的“无为”的价值,在无所造作中生命和大地才能够相遇。为了迎合这种相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使“艺术家的意识”、“材料”、“身体”产生各自的自我表达。从而使画作体现出“理想化”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差异。让存在于画作中的所有元素都有足够的空间生存,让多方在相当的空间里使差异自然显现。        于是,创作者放空自己的心念,放下自我对于“有为”的执着,以空灵之心和画布一起体验土的凝重、水的流淌、火的温度以及风的吹拂,展现无常变化中所留下的痕迹,最终让大地“自然的显现”,也让心灵随之“自然成形”。而这种显现永不停止变化,同时也是时间在自然界中流逝的最好证据:水流的流动和水流的干涸,塌陷的泥土风干龟裂,火焰散发的黑烟晕染画作,矿石颜料被风吹散而洒落……裸露的泥土给人以俯视大地的高度真实感,砂石伴随着颜料流淌痕迹在干枯的泥土上留下了梦幻的纹路。        自然留下的每一条痕迹都必然有一个开始和结束。创作者所创造的空间来自时间的流逝;空间形成完成意味着时间的消失。画作如同时空的组织者,不允许补充和后悔。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一切都在一系列独特的时刻连接起来。这正是因缘所带来的生生不息。因此创作者身体的气息符合在自然呈现的状态下莫名的复合世界的节奏,这种节奏是俯瞰天地河山时,人自然的体悟。千百年在大地上呈现出的痕迹被创作者浓缩在画作中。由此创作者自己的生活来实现了作品,给作品血肉之驱。每一个画面中的痕迹路线都是因果律的强大表现,真实与奇幻交错、厚重与轻盈组合,打破了臆想与现实的壁垒。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挤压和改变正是人类以艺术所阐释的世界的特征,也融汇了心灵与大地的一场美丽而又质朴的相约,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大地。 

作者:于杰    名称:南海一(&#20 

作者:于杰    名称:南海一(Îles Paracels I

尺寸:4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大地在海水的侵蚀下或是沉没或是漂浮,这样的破碎感展现的不是水的破坏性而是水的亲和性,水与大地和谐相融,形成山石湖泊;世间元素都不是相互冲突的,而是在相互磨合间找到最好的存在的状态。

 

 

作者:于杰    名称:南海二(&#20 

作者:于杰    名称:南海二(Îles Paracels II

尺寸:4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潮起潮落,裸露的土地失去了与水共存的平衡状态,开始龟裂;但水的痕迹永远不会消失,这退去的水流,带着细沙滑离大地,留下的不只是一汪汪深蓝色的湖水,更妙的是水退去时留下的线条。

 

 

作者:于杰    名称:天坑-星空一(Sinkh 

作者:于杰    名称:天坑-星空一(Sinkhole I

尺寸:4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夕阳下,最后一丝余晖映照出金色;绚烂的不只是山石树木,点点繁星开始初有光辉。这一抹天地间共同的荣光稍纵即逝。

 

作者:于杰   名称:天坑-星空二(Sinkhole II) 尺寸 

作者:于杰   名称:天坑-星空二(Sinkhole II)

尺寸:4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自然总是比我们的思想无常,她总能把我们意想不到的事物摆放在一起。如何才能既看到粗旷的大地又看到绚烂的星空?不妨将我们放置低位,身在大地的包裹之中仰望星空;大地的龟裂粗旷,反而跟好的印证了天空的绚烂。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一)(致敬千里江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一)(致敬千里江山图)

尺寸:200cm x 16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山中最有灵气的莫过于山间萦绕云雾与山脚串流的江水;这至柔的水漂浮空中遮盖重重的峻岭,汇聚成江河犹可穿透层层群山。山之厚重、雾之轻盈、水之灵动,还有什么更能代表这个地方?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二)(致敬千里江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二)(致敬千里江山图)

尺寸:4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三)(致敬千里江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三)(致敬千里江山图)

尺寸:4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四)(致敬千里江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四)(致敬千里江山图)

尺寸:6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五)(致敬千里江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五)(致敬千里江山图)

尺寸:6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六)(致敬千里江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六)(致敬千里江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六)(致敬千里江山图)

尺寸:6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七)(致敬千里江 

作者:于杰    名称:无止境(七)(致敬千里江山图)

尺寸:60cm x 4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艺术家采访

 

1. 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首先,我面临的困难便是我绘画材料的特殊性。由于我绘画的材料是自己研磨的矿石和收集的世界上的各色泥土,这些材料本身就充满了随机性。为了更好的让材料黏合在画作上,既能在创作时让颜料如同在水里的自然流动感,而又不脱落并且保存材料本身的颜色。我反复试验过各种黏合剂,比如鱼胶、皮胶、大漆、白乳胶等等。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研究出来不同粗细的颜料颗粒用不同的黏合剂进行创作。但部分材料太过光滑,还是会出现脱落,这也引发了一件让人莞尔一笑的一个小故事。
       在我创作《无止境(一)(致敬千里江山图)》的时候,里面用到了滑石粉,来创作作品中的白色部分。由于滑石粉过于光滑,在我用了棕色泥土在上面流淌过后出现了脱落的现象,我反复试验,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索性用水冲刷脱落的部分。冲刷过后出乎意料的是,水流不光没有破坏作品,反而在冲走了易脱落的部分后,让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更加自然的状态。        这种状态使我有一丝顿悟,我的作品本身就是在追求一种在随机的情况下,人与自然事物达成的一种和解与共存,因此我的作品并不是由我来模仿自然,从而绘制出来,而是我邀请自然到我的作品中自我显现。当水流冲刷过画面,由我的思想强制留在作品中的某一部分自然脱落,整个作品不是我在控制,而是随机发生。在这种状态下,使我对自然的体悟更加的明显,让给我与材料达成和解。

 

作者:于杰    名称:牛轭湖(Oxbow La 

作者:于杰    名称:牛轭湖(Oxbow Lake

尺寸:100cm x 10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牛轭湖是指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迂回,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这如同母亲怀抱婴儿的湖,在大地上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2. 对于普通大众我们该怎样欣赏一幅艺术品?              在我看来如何欣赏一幅作品,应该因人而异。所谓的因人而异不是每个人对美感的感受不同产生的,而是因为在如今这个扁平化的网路时代,艺术不再像以前线性的历史和传承,艺术成为了一种随机的兴趣点的发生。        正如法国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曾经预言般地宣称,人类已经进入“怎样都行”的时代。从康定斯基耀眼的色块,到日本女艺术家草间弥生神秘的小圆点,再到波洛克毫无控制的“滴淋”作品,乃至当代艺术家把现成的小便池和复印件拿来作为艺术品进行展览,视觉艺术似乎在不断颠覆所有人们习以为常的规则,在不断超越作品与非作品、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        过去在艺术的美感里找到生活意义和满足的时代已经不再回来了,没有人能让艺术局限在固定范围。因此艺术已越过从前追求永恒的美感形式,而艺术作品更多的成为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这种观看观看世界的方式并不是艺术家给观者的,而是艺术家的作品为观看者提供一个打开观看世界的钥匙,让观者通过这把钥匙打开自己原来并不曾尝试过的角度来观看世界。以我的作品为例,我想为观众打开的是俯瞰天地河山时,人自然的体悟。我尝将千百年在大地上呈现出的痕迹被创浓缩在画作中。但观众打开的是天地星辰无尽旷野的空间,还是微尘散落在大地的微小空间,或者其他等等。这便是观者自己的兴趣点所造成的。因此我说因人而异。

   

 作者:于杰   名称:雪中戈壁(Désert de Gobi) 尺

作者:于杰   名称:雪中戈壁(Désert de Gobi) 尺 

 

作者:于杰   名称:雪中戈壁(Désert de Gobi

尺寸:100cm x 100cm

材料:高岭土、细沙、矿石颜料、丙烯颜料。

 

       黄沙漫漫,不见天日,但上善若水,在大地上没有什么不能被水所征服,于是一场大雪掩盖戈壁;火焰焦灼了大地,埋没在时间里的点点滴滴被太阳的金色显现出来,不再是城墙砖瓦,只是戈壁中水火交融的体现。

 

 

3. 你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对你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帮助或者启迪吗?        对我来说海外经历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是高中毕业便出国留学,我所见到的艺术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出国后我被直接从确切的、形象的国内艺考的艺术中抛进,模棱两可的,不知所云的当代艺术的世界里。我显得十分的迷茫,对周围的当代艺术充满了质疑与不解,甚至一度怀疑当代的艺术是一场骗局。因此,我读了第一本关于当代艺术理论的书《艺术与非艺术》,这本书是以色列艺术论家齐安·亚菲塔对当代艺术现象提出了深深的质疑,并试图做出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区分。他最后失败了,并评论从现代到当代的艺术可能是艺术的缪误。        《艺术与非艺术》反复提到了现当代艺术作品中对形象的解构是一种对艺术的破坏,但我认为这十分片面。因为我看过赵无极的绘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种种具体的现实的形象,依然给我了巨大的艺术冲击力。         我尝试与艺术方面的的教授们沟通,来解答我的疑惑,多位教授建议我从西方的艺术史入手。于是我看了贡布里希所写的《艺术的故事》和多本艺术史,但这加深了我对艺术的疑惑,因为从浪漫主义之后艺术的传承慢慢变得模糊。在进入现代主义后,传统的线性艺术史已经无法解释艺术的发展。只能用编年史的方式陈述艺术发生的事实,这使艺术变得散乱且无趣。但我通过艺术史发现了另外一条线索,那就是在艺术作品中“现实形象的再现”和绘画技巧的重要性逐步下降。        为什么在作品中“现实形象的再现”和绘画技巧的重要性逐步下降引起了我的兴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艺术史已经无法解释,需要哲学的介入,因为这些变化都是在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于是我开始阅读近现当代哲学并去观看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加深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这样的训练使我初窥现当代艺术的门径。由此我个人的艺术才逐渐产生。纵观我的经历,由于在出国后对现当代艺术的质疑,先通过艺术史打破了我对艺术中“形象再现”和绘画技巧的执着;接着通过当代哲学与相应作品的分析让我看懂了在如今这个扁平化的网路时代,艺术不再像以前线性的历史和传承,艺术成为了一种随机的兴趣点的发生。最终使我产生了我自己的艺术观点,那就是回到自然里,以艺术来阐释的世界的特征,以另一角度来观看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挤压和改变。通过融汇心灵与大地而产生一场美丽而又质朴的相约,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世界。

 

生长(一), 2018  于杰  40cm x 10cm高岭土,沙 

生长(一), 2018  于杰  40cm x 10cm高岭土,沙,矿石颜料

 

生长(二),2018于杰 40cm✖10cm.jpg 

生长(二), 2018 于杰 40cm x 10cm高岭土,沙,矿石颜料

 

生长(三), 2018于杰40cm x 10cm高岭土,沙,矿石颜料.jpg 

生长(三), 2018于杰40cm x 10cm高岭土,沙,矿石颜料

 

图片生长(四), 2018于杰50cm x 10cm高岭土,沙,矿石颜料.jpg 

生长(四), 2018于杰50cm x 10cm高岭土,沙,矿石颜料

 

 

 

 

 

 

线上海报.jpg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组委会邮箱: 

sunjiamei5016@qq.com

beijingart01@126.com

联系人:黑玫 13901050717

              刘益旋 010-85718827

联系电话:8610-85718827 85718825 传真:8610—85718825 展览地点:北京展览馆 联系人:廖建荣 吴正田 刘益旋
北京艺博嫦娥国际会展中心 邮箱: beijingart01@126.com 组委会QQ:1532917721 2623052034
Copyright @ 2011Beijing International Art Exposition
京ICP备12021799号-1 天润顺腾提供技术支持